為加快推進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10日發布《武漢市加快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下稱《實施方案》),目標到2027年,武漢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網絡零售額突破5000億元,數據流通交易規模達50億元,打造全國數字經濟一線城市。
8大工程打造數字經濟一線城市
《實施方案》提出實施數據要素價值激活工程、數字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數字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工程、人工智能價值引領工程、實數融合發展工程、平臺經濟促進工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工程、以及數字產業生態優化工程等8大工程,通過完成25項具體舉措,加強武漢市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建設、經費投入、資源供給、環境優化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力度。
武漢市將依托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全市一體化數字資源體系,實現數據資源全量歸集、實時探查、集中治理、直達基層。到2027年,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全流程制度規范全覆蓋;實現全武漢市數據資源“一本賬”;開展企業數據資產“入表+融資”試點,數據資產入表企業數100家以上;并培育規模以上數據企業1000家,推動數據產業與自動駕駛、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數據密集型產業融合發展。在提升數字基礎設施方面,到2027年實現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42個;并建設“漢數通”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接入市場主體1000家,上架數據產品2000個。
在推進數實融合方面,《實施方案》提出武漢市打造數字化產線600條、智能示范車間180個、標桿智能工廠60個;建設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推進8個行業100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打造“江城百臻”供應鏈,到2027年,實現品牌價值300億元并入選品牌影響力排名50強。還要發展直播電商平臺,年均新增(升級)2個直播電商集聚區。
《實施方案》提出推進數字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培育壯大數字產業集群,前瞻布局未來數字產業。武漢市將聚焦“光芯屏端網”、軟件和網絡安全、量子科技、超級計算和人工智能、數字創意、智能建造等數字產業鏈,推動“鏈長+鏈主+鏈創”協同發力,打造萬億產業集群,做強軟件、人工智能、數字內容等千億產業集群,爭創國家級產業集群。加快國家存儲器基地建設。聚焦人形機器人、元宇宙、未來網絡、量子科技、腦機接口等新賽道,到2027年,未來產業營業收入規模突破千億元。
在人才和資金支持上,《實施方案》提出建設武漢數字人才實訓基地;推動“漢融通”平臺建設,助力企業融資。做大數字經濟領域產業基金,到2027年,基金總規模超1000億元。
武漢位列2024數字經濟百強市前十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為載體,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與融合來驅動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和生產效率的提升。國家數據局3月底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旗下賽迪顧問考量了2024年中國337個城市的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發展活力以及數據價值化情況,于2024年11月底發布了《2024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并發布2024數字經濟百強市,武漢位列第十位,較2023年前進一位。
2024年底,武漢市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對接大會暨揭榜掛帥項目發布會舉行,10個項目涉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區塊鏈、北斗、元宇宙、工業互聯網、5G和千兆光網等技術領域,對揭榜后經考核認定實施成功的項目,將按照項目總投入30%的比例給予最高200萬元資金支持。大會還同步發布武漢市首批18個高質量數據集應用案例,以及257個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建設清單。這些項目和案例是武漢聚焦數字經濟重點賽道、聚焦重點行業難點痛點、聚焦“小切口大示范”形成的一批重點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