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節期間,中國消費市場迎來“開門紅”。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4.1%,消費市場總體實現平穩開局。業界認為,亮眼數據的背后,既有促消費政策的精準發力,亦體現出傳統年節消費動能的有力釋放,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得以充分展現。
搶抓節慶機遇
各地消費市場亮點交織
抓住亞冬會舉辦契機,黑龍江省近日組織開展“歡騰亞冬 嗨購龍江”系列促消費活動。以中國天壇祈年殿、泰國曼谷大皇宮、阿聯酋迪拜哈利法塔等為原型的亞洲地標冰雕晶瑩剔透,吸引不少中外游客前來一站式“打卡”。
河北省搶抓春節消費旺季的機遇期,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點燃消費熱情。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河北省共發生消費3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23%。
家電以舊換新、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政策成為山東省的重點抓手,春節期間消費答卷亮眼。數據顯示,1月28日—2月4日,山東省家電以舊換新及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購新國補活動共計銷售16.46萬臺,銷售金額5.09億元,補貼金額7226.49萬元。
北京市百余項主題活動火熱展開,商家實現銷售額高達81億元,同比增長4.2%。北京市區客流量猛增至354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12.8%。
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假期前7天,銀聯、網聯共處理支付交易220.78億筆,金額8.52萬億元,分別比去年春節假期前7天增長25.70%、17.08%。
商務部研究院現代供應鏈研究所所長林夢表示,升級商品消費、擴大服務消費、創新消費場景、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一系列政策為春節傳統消費旺季再添一把火,助推消費實實在在地增長。
業內專家認為,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其關鍵在于,精準把握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以及對環保節能的認同。例如,通過以舊換新政策,消費者不僅能用上更先進、更環保的產品,還能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實惠。”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記者說。
高開更待高走
促消費仍需進一步發力
站在2025年的起點,促消費對擴大國內需求、為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至關重要。
“展望2025年中國消費領域,政策儲備和發力空間依然廣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重點任務定調,其中‘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被擺在首位。這預示著未來政策將繼續聚焦消費市場的培育與發展。具體而言,政策空間將涵蓋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體驗、降低消費成本等方面。”朱克力說。
中國縣鎮發展研究院院長呂風勇表示,中國消費領域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以及相應的政策空間。“當前,各方不斷凝聚共識,所出臺的政策和所作出的努力,均將消費視為長期戰略的一部分。”
在日前商務部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中國消費市場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回升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各類消費促進活動有序開展,今年第一季度消費市場總體將繼續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朱克力建議將今年中國消費政策傾斜的重點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持續擴大服務消費,特別是在文化、旅游、教育、健康等領域,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品質化多樣化需求。二是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鼓勵消費者更換老舊家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推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新能源汽車下鄉等,以激發市場潛力。三是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夜間經濟、銀發經濟等新消費模式,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四是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體驗,為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五是注重政策協同和系統集成,形成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的強大合力。
“這些政策組合拳的推出,有望進一步激發消費市場潛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朱克力如是說道。(記者 顧鴻儒)